是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具铠甲。皇帝就派人去周亚夫是怎么回事,周亚夫拒不回答,
很显然,周亚夫生气皇帝不信任自己。皇帝知道后,破口大骂,将其下狱。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陪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说:那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在狱中被打死。周亚夫是不是忠臣当然是,他的行事标准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这才军令严明,打造一支精锐之师;在作战中,以整体大局为重,不顾梁王危急。这样的人,国家有难的时候,自然是极其需
要的,但一旦到了和平时期,必定为君王所不喜。因为他忠于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君王本身。所以他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讨好君王。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虽然大汉朝是君主的,但是汉朝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并不完全一
致。周亚夫忠于的是大汉王朝,是汉家天下,而皇帝要求的是他先无条件忠于自己,再去忠于大汉王朝。
说完周亚夫,再说说与他恰恰相反的例子。
乾隆皇帝好下江南游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每次都是盛大出行,耗资巨大,这钱从哪里来成了一个问题。前面四次南巡,每次都要花费四十余万两白银,到了第五次准备出发江南时,一些官员就开始
反对,理由是国库空虚。大臣们说得在理啊,乾隆也不好反对。这个时候,和站出来了,表示坚决支持皇上南巡,费用方面不是问题,全部由他和出面解决。和当然不会自己掏腰包,他早就安排好了,资金主要是由扬州盐
商承担,当然也还有各地官员的孝敬。这些钱一部分供皇上享用,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乾隆御驾还没动身,和已经传令各省的督抚、河防、盐政、盐务总商,命他们加紧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宫,督造龙
舟。很快各地就预备妥当,行宫园林焕然一新,数千艘新簇簇的龙舟泊满河道,旱路水路通州达府,乾隆玩得十分开心。和自己没掏一文,就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那下面这些盐商,官员们的钱会白花吗当然不会,盐商有了
而政府的许可,可以赚更多钱的回来,官员们虽然出了些钱,但可以从老百姓那里加倍搜刮回来。至于和自己嘛,获利自然最多,成为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贪官。那乾隆知不知道和是一个贪官呢当然是知道的,甘肃冒赈
案,仅仅因为一些蛛丝马迹,乾隆就顺藤摸瓜,查出了一众贪官污吏,其精明是有目共睹的。乾隆之所以不治理和,因为和让他舒服啊。
其实皇帝虽说是天子,但他也是人,一个和大众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他有着害怕,有着虚荣,自然也就有人变着花样的来满足他。
北宋时期,辽宋战火不断。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大宋危急。关键时刻,宰相寇准力请真宗亲征,真宗心里十分胆怯,但还是勉强同意。辽宋大军作战的地点在澶州,城池被黄河分为南城和北城,宋真宗到了南城之后,
不敢过河。寇准几乎是挟持着宋真宗过了河。宋真宗的到来,鼓舞了军心,宋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与辽签订了合约。但真宗对寇准有多少好感也许在军事成功享受荣誉的那一刻,真宗对寇准还是很感激的。过了之后,也再无好
感,毕竟拿自己性命作赌注的大臣,不要也罢。
再王钦若是怎么做的。
澶渊之盟后,王钦若抓住机会,向真宗建议泰山封禅。真宗听了之后,多少有些心动,但多少还是觉得自己的功绩差了点。王钦若又去说服宰相王旦,又想办法制造了“天书”,以示封禅是上天的意思。接着,由王旦牵头,动
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