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双方的斥候甚至能够发生争斗。
九月上,侯仲庄亲率大唐水军主力大型战舰重返青州,封锁黄河入海口。崔宁则统领大唐水军中小型战船百余艘开始于汝水、颖水一带巡防。
九月中,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韦伦提师两万北上宛城,接手汝州防务,原先驻守汝州的骑兵将领郭涔转任其副手。
灵州大都督府长史路嗣恭在山南东道休整一段时间后,也引军一万北上汝南,增援郝玭。
李岘淡定自若地向部分疑惑于二次北伐迟迟不至的官员解释道,“入冬之后,北方晴时气候干燥,降雪后又异常寒冷。我军将士,虽也有中原之人,但多半仍是来自陇右和江南一带,习惯于南方温暖潮湿气候。此时北伐,恰好是赶上北方最寒冷几个月,对我大军极为不利。”
“而且,天寒地冻之后,粮草辎重运输也会异常困难。这便等于无形之中,削去我军的几分战力,而为史朝义助长了几分气焰。”
严庄点了点头,接着李岘的话头说道“二次北伐并非一般战事,将动员大军数十万人,甚至不只是为了夺取一城半郡,而是扫平中原,甚至一举拿下河北。如此重要的战事,不得不将每一处都考虑谨慎。”
然而,出乎世人的意料,增兵归增兵,紧张归紧张,真正的大战却并未如期而来。
长安,朝堂之上。
“南军北伐,亦或是北军南征,最惧怕的不是敌军如何强势,不是敌将如何精明善战,而是粮草辎重的运输,以及士卒能否适应异地的水土。”
听了李岘与徐庶,朝中心存疑惑的文武顿时恍然
不过,有件事李岘并未说出来。
在九月初时,气候有些反常的北疆遭遇了一场大雪灾,造成不小的损失。
“既然北伐战事暂不进行,又为何调派如此多大军北上”有人不解地问道。
“北伐战事终归要进行,早些让士卒适应中原水土很有必要”
李岘轻笑说道,“再者,也能让史朝义紧张紧张。史朝义毕竟也是人,情急之下或许也会出现什么错着。若如此,对我方岂不是更加有利”
李宝臣必须先赈灾稳定恒州的局势,特别是要设法安抚住契丹人,并提防奚族人的入侵劫掠。
草原民族在遭遇灾害,衣食难继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就是南下劫掠。
这个时候,李宝臣必须全力应付这些草原民族。势必会减弱对伪燕军的进攻,那就不利于北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