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乖宝给赵宣宣写的信中,除了写立哥儿、王玉娥、赵东阳和李居逸的趣事,另外还有两件大事。
其一:元宝怀胎七个月就早产,生出来的女娃娃像小猫似的,一大一小都可怜兮兮。
幸好元宝住在娘家,王俏儿对她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罗无忧和罗老夫人有些重男轻女,话里话外多次劝元宝回婆家去。对那个小娃娃,他们仅仅是看一看,甚至对外人说:“那个孩子肯定活不长,都怪元宝,不好好在婆家安胎,非要去娘家折腾,所以才早产……”
元宝以泪洗面,染上爱哭的毛病。
赵宣宣看信看到这里时,忍不住皱眉头,对元宝的苦楚感同身受,也忍不住流眼泪。
唐风年恰好回后院来取一样东西,看见赵宣宣在哭,他吃惊地问:“怎么了?看到感人的话本故事吗?”
赵宣宣摇头,把元宝的事说给他听。
唐风年轻轻叹气,其实对于元宝这种情况,他在审案时早就见识许多。
他抚摸赵宣宣的肩膀,出谋划策:“这种情况,长痛不如短痛。”
赵宣宣泪光闪闪,想一想,觉得这话有理,说:“我给俏儿写信,劝她这样办。”
唐风年取了东西,回前院衙门去了,赵宣宣擦一擦眼泪,继续看信。
信上的第二件大事是李大娘和李大夫做媒,方哥儿和红儿定亲了。
看到这里,赵宣宣破涕为笑,心想:这两孩子都挺不容易,一南一北两个无父无母的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缘分真是不浅。而且,两人的经历都挺跌宕起伏,比如红儿被造反的朱太极和洪家连累,差点丧命。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见,人活着,迟早会时来运转。
赵宣宣在沉思中生出灵感,决定把红儿和方哥儿定亲的事编成新的话本故事。
— —
十一月中旬,乖宝收到赵宣宣的信,随之而来的还有赵宣宣写的话本故事。
乖宝津津有味地看信和故事,突然灵光一闪,笑道:“这故事写的不就是方哥儿和红儿吗?”
她对方哥儿从小到大的遭遇很熟悉,所以越看越觉得话本故事里的男主就是方哥儿。
乖宝觉得有趣,特意把整本故事念给王玉娥听。
王玉娥一边嗑瓜子,一边笑道:“宣宣闲得无聊吧,写这个干啥?如果传开了,恐怕方哥儿和红儿都觉得不自在。”
乖宝却有不同的想法,说:“世上有这么多人,能在书上留下亲身经历的人少之又少。”
“何况,方哥儿和红儿都属于苦尽甘来,如果将来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子孙后代听,还能顺便教导孩子们不要忘本呢!”
“这不是比族谱强多了?”
王玉娥仍旧摇头,说:“我就不乐意被别人翻老底,说起来脸红。”
这时,对万物都好奇的立哥儿走过来,举起小手,要抢乖宝手里的话本。
乖宝把话本高高举起来,让捣乱的小胖墩够不到。
然后,她莞尔一笑,继续跟王玉娥聊天:“其实,娘亲之所以把这话本寄回来,就是为了送给方哥儿和红儿。”
“毕竟,这两人的缘分来之不易,如果将来好好珍惜,成就百年佳话,岂不是幸甚至哉?”
“而且娘亲说了,卖这话本得的钱都用来给红儿添妆。”
王玉娥把香喷喷的瓜子磕出脆脆的响声,笑道:“添妆这事,倒是不错。”
“红儿一个未出嫁的小姑娘,天天在街边做小买卖,为了给自己攒嫁妆,挺辛苦的。”
她曾经也是这样攒嫁妆,所以十分理解红儿。
乖宝果断把话本合上,笑道:“这就对了!”
“我带这话本,去看看元宝妹妹。”
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