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见所闻,让他对余姚县的教育系统产生了更多疑问。一个县教谕的师爷,为何会对街头小事如此关注?那刘三明显是地痞恶霸,为何与县学教习有关系?这一切是否与他要调查的王教谕有关?
第二天一早,史方玉便在县城中暗中打听县教谕王清河的情况。不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王清河在余姚县可谓是个名人,不过出的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街巷传言,王教谕家境原本平常,但自从五年前上任以来,突然暴富。不仅在城里买了大宅,还在乡下置了田产。更有人悄悄说,王教谕家中养了十房妾室,个个年轻貌美。
史方玉还打听到,王清河每日上午巳时(10点)才慢悠悠到教谕衙门坐班,不到一个时辰就打道回府。中午必在县城最贵的“醉仙楼”用膳,下午则去“天音阁”听曲唱歌,晚上又回醉仙楼宴饮,常常招妓相伴,有时甚至强令新入职的女教师陪夜。
这些传言让史方玉震惊不已。若果真如此,这王清河简直比皇帝还会享受!但他也明白,街谈巷议未必全部可信,需要确凿证据。
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三天,史方玉暗中跟踪观察王清河的行踪,发现传言竟然基本属实!
每天上午巳时,王清河果然乘着一顶华丽的轿子来到教谕衙门,不到一个时辰就离开。然后轿子直接抬到醉仙楼,王清河在那里享用长达两个时辰的午膳。下午未时左右,他又会去天音阁包间听曲,有时自己也会唱上几段。傍晚时分,再次回到醉仙楼,开始晚宴,常常有各色女子相伴入内。
史方玉还注意到,不时有些看似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前往醉仙楼拜见王清河,出来时有的喜形于色,有的愁眉苦脸。他猜测这可能与教师任职、调动有关。
第四天傍晚,史方玉再次来到醉仙楼对面的茶摊观察。只见醉仙楼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忽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那日晚间卖唱的老翁,在醉仙楼后门处徘徊,似乎想进去又被伙计阻拦。
史方玉心中生疑,悄悄绕到后巷,见那老翁正在与一个酒楼伙计哀求什么。他凑近些,隐约听到老翁说:“求求您让小人见见刘三爷吧,小人的女儿已经两天没回家了...”
那伙计不耐烦道:“去去去,刘三爷也是你想见就见的?你女儿跟了刘三爷吃香喝辣,是你家的福气!”
老翁哭道:“可是小人的女儿说是被逼的啊!那刘三根本不是要娶她,是要把她送给...”
话未说完,伙计一把推开老翁:“少在这里胡说八道!再不走我就叫打手了!”
老翁被推倒在地,痛哭流涕。史方玉忙上前扶起老翁,带到僻静处询问。
老翁认出史方玉是那日出手相助的书生,如同抓到救命稻草,哭诉道:“相公救命啊!那日之后,刘三派人找到我们住的小店,说是教谕衙门钱师爷看上了小女,要纳为妾室。小人不肯,他们就强行动手,将小女掳走了!”
史方玉震惊道:“竟有此事!你可报官了?”
老翁泣不成声:“报官有何用?那钱师爷就是官衙的人!县衙门口的值守一听是告钱师爷的,直接把小人赶出来了!”
史方玉心中怒火升腾,强自冷静道:“老丈可知令嫒现在何处?”
老翁摇头:“只听那刘三说,要送小女去什么王府享福...小人猜想,莫非是教谕王老爷的府上?”
史方玉思忖片刻,道:“老丈先回住处,此事我来想办法。切记不要声张,免得打草惊蛇。”
送走老翁后,史方玉回到客栈,心中已有计策。他决定亮明身份,直接调查王清河。作为教育监察御史,他有权力查问地方教育官员,调阅账目文书。
第二天一早,史方玉换上一身体面的衣服,带着教察腰牌和文书,径直前往余姚县教谕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