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侧的太后与皇贵太妃都笑意盈盈地看着元宸,太后是欣慰的,孙女是去做皇后,往后两朝再难起战火,并非普通的和亲,这次成婚,大齐皇帝亲自来迎就是表明态度。
长辈看在眼里,自然是欢欣的。
萧天洛则是久违地见到皇贵太妃,想到不久前中箭中毒时“见”到的先帝,萧天洛有些不能直视这位皇贵太妃,这位也算是先帝穿过来后的真爱了,可惜啊,终究是错过。
不过在皇贵太妃的角度是陪着先帝终老了,还亲自送走了先帝,何尝不是一种白首到老。
只是对于太后萧天洛就有些惋惜。
众位臣子知道这是大楚的喜事,对元宸也尤其恭敬,不时主动说着贺喜的话,只有高相稳如泰山,今日不仅仅是谈及联姻之事,还有两朝协定的具体条约。
不过显然皇帝与元宸已经达成一致,酒过三巡就宣布两朝将签定和平协定,在此前的基础上又加了最重要的一条——百年止戈。
这可是承诺两朝百年内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开战,或是产生纠纷以举行双边会谈来解决问题,一切以和为贵,而在这条的基础上更是小范围地放开两朝通婚。
这一条没有在萧天洛的预料内,通婚这件事情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跨国婚姻,现在想想,其实公主都开了这个先例了,也算是为百姓们打了个样板,开通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做和还有一个潜在的目的,那但是增进百姓的交往,增进了解,不说最终能不能同化,打消对彼此的恐惧,倒不失为一件好事,至于没有全面放开,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还要保证血统的统一性,小面积放开,估计也就是在北关了。
不过这条通婚放开后也有规矩要守,比如平民与平民通婚只需要报请两边,彼此都有登记,保证有迹可查,另外女子需十五、男子需二十方能成婚。
另外,平民若与贵族通婚需要两朝的皇帝应允方可,而皇室与贵族联姻必须讲究一个门当户对,不可高嫁,也不可低就,这是要明文写进协定里的。
至于婚仪方面的规矩,则由男女双方来共同商定。
目前仅在北关试行,日后是否扩大试行范围由两朝共同决定。
这一招实在是妙啊,通过贸易将两朝的关系拉近了不说,又利用通婚将两边的人绑在一起,彼此深入后想要切割就如同切肤之痛!
萧天洛心下赞叹不已,这两条补充在前面的协定里实在是妙笔生花,也不知道是高相与皇帝筹谋了多久商议出来的,对了,进御书房房商议的方才听说不止高相。
还有高朗与符云放这两位状元郎,这二人深入过民间,在中原待了那么久,也是知道民间疾苦之人,知道如何让老百姓亲上加亲,防止异变发生。
看文武百官的模样对此会也是颇为赞同,且试行范围合理,没有什么反对的。
“恭祝大楚、大齐百年安定,共享太平!”萧天洛一激动,捧杯站起来,高高喝道。
皇帝心道这妙人儿总算是有反应了,这个头一领,满堂恭贺之声,皇帝与元宸共同起身,举杯与臣子们共饮,皇帝心情实在大好,这次元宸的表现出乎预料。
事情的走向也在他预想以外,符云放与高朗这两位后起之秀给了他意外之喜,有此等后浪,何愁大楚无栋梁可用!
皇帝的心情大好,一饮而尽,元宸则是遥望了萧天洛一眼,对他方才的给力暗自道谢。
此时话锋一转便提到了公主与元宸之事,太后终究是疼爱这唯一的孙女,不禁说道:“公主远嫁大齐不易,还望大齐国君好生善待于她。”
“请皇祖母放心,孙婿流落大楚之时若无公主相救,早就丧命于三尸虫下,哪有如今。”
“公主于孙婿有救命之恩,有收留之义,定不会负她。”
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