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2 / 5)

影视编辑器 花萌轩 5593 字 2天前

、也是最残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顽疾。

旨意既下,大军雷动。

在东瀛,明军的行动高效而彻底。

曾经桀骜不驯的武士家族被连根拔起,一座座城池在炮火下陷落。

无数倭人被绳索串联,在明军士兵的押解下,哭嚎着登上巨大的海船,驶向遥远而未知的、被称为“热浪地狱”的于毒之地。

反抗者的人头被悬挂在码头和废墟之上,以儆效尤。

在交趾,明军的清剿更加系统化,反抗势力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俘获的叛军和被视为不安定因素的家族,也踏上了同样的不归路。

与此同时,大明国内的移民告示贴遍了城乡。

对于地少人多的贫苦农民而言,海外肥沃的“无主之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在官府的组织和资助下,一批批汉家儿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东瀛和交趾的旅程,他们将在故土重建家园,将那里彻底变为汉土。

这是一场充满血与泪、却也深刻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人口与文化格局的大迁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苏宁用这种近乎无情的方式,为帝国消除了边患,拓展了疆土,并将两个潜在的长期麻烦,变成了远在海外、难以再威胁中原的拓荒群体。

而于毒那片原始的蛮荒之地,也注定将因为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开启一段血腥而残酷的融合史。

接下来还会安排一位大明藩王坐镇于毒,也算是给朱氏皇族一个新的可能。

……

天工六十年,春。

北京城的紫禁城,历经六十载风霜,在精心维护与部分符合规制的新技术加持下,愈发显得庄重恢弘,同时又隐隐透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气韵。

这一日,紫禁城内举行了盛况空前的传位大典。

八十五岁的天工帝苏宁,虽鬓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目光依旧睿智深邃。

他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在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以及来自全球各大明藩属、盟邦使节的注视下,亲手将象征着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交到了已届花甲之年的皇太子朱文仁手中,定年号为兴民。

“仁儿,”苏宁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的清晰传递,回荡在宽阔的广场上,带着一位老者、一位开创者的欣慰与嘱托,“朕,持此神器六十载,赖祖宗庇佑,群臣辅佐,万民辛勤,终使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铁轨所至,皆为王臣。今日,朕将这锦绣江山,交予你手。望你谨记‘天工开物,格物致知’之训,持守‘民为邦本’之念,继往开来,使我大明盛世,永续万年!”

皇太子,如今的大明新帝朱文仁,恭敬跪拜,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玉玺,声音沉稳而坚定:“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必恪尽职守,爱养百姓,推进圣学,守护江山,绝不负父皇与列祖列宗之厚望!”

“好!不愧是朕的嫡子,以后这锦绣河山就是你的了,务必要培养好朱家的下一代,绝对不能出现眼高手低的蠢货。”

“是!父皇。”

这一刻,见证了新旧时代的交替。

一个由苏宁亲手开创并引领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天工时代”正式落下帷幕,而一个在其坚实基础之上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

回首这六十年,大明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帝国:

铁路干线如同帝国的钢铁骨架,不仅连接南北两京,更已延伸至西域、辽东、云贵,甚至跨过海峡,连通了琼州与夷洲。

高速铁路的试验线路也已投入运营。

公路上,不再是马车独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货运卡车乃至私人汽车已不算稀罕物,穿梭于城乡之间。

天空中,虽然还只是用于试验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