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多,盖因口耳相传,所不能避免也,欲得其实,必辨析精核,有裨考证,方可成一代之信史。”
对于王世贞的这个回答,朱载坖还是有些满意的,毕竟王世贞没有明确支持这些野史的论调,说明王世贞对于朱载坖的意图还是能够了解的,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朱载坖之所以起复王世贞这样的文坛大佬,就是要借重于王世贞的文坛领袖,对于这些野史的观点予以批驳,同时将朝廷的史学观点予以宣传。
朱载坖也很清楚,组织一个报社,所需要的人才是很多的,仅靠王世贞、汤显祖和凌迪知是远远不够的,朱载坖于是询问王世贞有没有什么人才推荐的,王世贞认为报社还是和朝廷的邸报有所区别的,邸报是给朝廷品官看的,但是报纸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普通的生员士子和百姓,所谓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撰写,同时要尽可能的吸收民间的文人,这也是朝廷控制、笼络这些文人的一个手段,使得他们不再在市井之间,要让他们为朝廷所用,这样朝廷正史的声音日渐增加,民间野史的声音日渐减少,假以时日,这些所谓的野史说法,自然就逐渐的消失了。
王世贞向朱载坖推荐了冯梦桂等人,这些人多是一个科场不得意的士人,但是他们还是有才气的,王世贞认为将他们收拢到报社里来,也算是朝廷笼络人才的一种方式。
朱载坖同意了王世贞的看法,任命王世贞为礼部尚书提督报社,专门负责创办报社之事,直接对朱载坖负责,而在王世贞走后,朱载坖召见了徐渭和戚继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