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和生活能力,而且又很自私的人,实在是不可取的做法。
换句话说,我国特有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从幼儿期开始的,这既是孩子们的不幸,也是我国家庭教育理念的一个很大的失败。希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这个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争取能够尽快改变这种情况,还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可以自由宣泄自然天性的生长环境和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的童年,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新世纪迅速崛起中的中国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
有关这方面的论题太大,在此不作展开详述,只谈一点:当孩子为自己是否要做某件事情犹豫不决时,比如一项体育运动、一次竞技比赛、登上一座大山、参加一次集体活动……父母应该充满相信地大声对孩子说:“试一试,你能行!”
Have a try,you can do it!是西方国家的父母经常对他们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所以,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全都充满了一股子敢想敢干的闯劲。而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还有不少的欠缺,所以必须补上这一课。做父母的必须明白,胆怯害怕、瞻前顾后不应该是孩子的秉性!如果培养不出朝气蓬勃的孩子,那就是你们的失职!
即使有的时候你鼓励孩子去做了某一件他曾经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做的事,但效果却很一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最起码孩子去尝试了!告诉孩子:凡事只有敢于尝试,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话题21:正确对待孩子的失手或过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失手和过错是在所难免的。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做父母的如果处理得好,坏事会变成好事;反之,如果处理得不妥当,孩子就有可能朝着很不理想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说的失手是指孩子不小心做了不好的事情,或者孩子本来是想着去做好事,结果却将事情给做糟糕了。比如不小心打碎一个妈妈非常喜爱的花瓶、碰翻了饭碗、推倒了水壶……;或者帮妈妈倒垃圾,结果将新买的一个非常漂亮的玻璃果皮钵盂给摔碎了(我女儿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帮爸爸扫地,却将一篮子鸡蛋踢翻了……。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父母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是否受伤,而不可以大动肝火地跟孩子发脾气,责骂,甚至责打孩子。如果孩子一旦不小心做了一些小小的“过失”就遭到父母斥责,很容易造成孩子凡事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失去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至于过错则是指孩子在有意或者无意间做错了事。小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因此,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该帮助孩子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她)增长见识不断进步;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态、能力、爱好和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辨别是非,少走弯路。此外,父母还要培养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切忌不可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惟恐犯错误而不敢去尝试新事物。
话题22:培养充满爱心的孩子
仁爱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家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不注意教育方式造成的。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感恩,知道自己也应该付出爱。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