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红尘历练,终至方寸(2 / 3)

山势起伏如龙蛇蜿蜒,气象非凡,分明是隐世高真潜修的洞天福地!

石猴正看得心驰神往,忽闻密林深处传来隐约人声。

心中一凛,急忙循声潜行,侧耳细听,却是一阵洒脱不羁的歌吟随风飘来:

“忘却斧柄朽烂,但闻伐木丁丁,信步云边幽谷行。卖柴换得浊酒,狂歌笑傲寄闲情。秋深小径寂寥,枕松根,沐月华,酣眠到天明。识得旧时山林路,攀岩越岭未停,挥斧斫断老枯藤。

捆柴成一担,且行且歌入市井,易米仅三升。不与人争利,市价自公平。懒弄心机巧算,抛却荣辱忧烦,淡泊度此生。相逢处,非仙即道,蒲团静坐论黄庭。”

歌声中“仙”、“道”、“黄庭”等字眼,如同惊雷贯耳!

石猴心头狂跳,热血上涌:“踏破铁鞋无觅处!神仙定在此处!”

按捺不住激动,拨开繁密枝叶,循声急急跳入林中——只见一个樵夫,正挥动利斧,砍斫枯枝。

那樵夫装束朴素却自有章法:

头戴斗笠,身披麻衣,腰束绦带,脚下芒鞋。

手中一柄开山斧,肩上一条火麻绳。

伐木劈柴,动作利落,显出山中人的筋骨气力。

石猴按捺住激动,上前几步,学着人间礼数,深深一揖:“老神仙在上!弟子诚心拜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那樵夫被这突然的称呼和恭敬吓了一跳,慌忙丢下斧头回礼:“哎哟!使不得!使不得!老汉我就是个山野粗人,终日为衣食奔波劳碌,连肚子都难填饱,哪里敢当‘神仙’二字?折煞老汉了!”

石猴奇道:“老丈若非神仙,方才所歌,字字句句皆含玄机,分明是仙家气象?”

樵夫一愣:“哦?我方才所歌?那不过是一支散心的小调罢了。”

石猴正色道:

“弟子分明听得真切:‘相逢处,非仙即道,蒲团静坐论黄庭。’《黄庭》乃道家无上真经,岂是凡俗能诵?若非神仙,怎知此中真意?”

樵夫闻言,哑然失笑:“原来如此。实不相瞒,这曲子名叫《山居吟》,是一位真正的神仙传授于我的。那位仙长就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他见我终日为柴米油盐烦忧,愁苦满面,心生怜悯,便教了我这支曲子,嘱咐我心中烦闷时便唱一唱,可解忧愁,可忘劳苦。方才我正想起家中老母,心中有些郁结,便随口唱了几句,不想竟被小哥你听去了。”

石猴眼中精光一闪,急切问道:“老丈家竟与神仙为邻?此乃天大福缘!何不就此拜入仙长门下,求取那长生不老、超脱轮回的大道?岂不胜过在这山中辛苦伐木?”

樵夫脸上笑容敛去,化作一声深长的叹息:

“唉……小哥你有所不知。我命途坎坷,自幼由爹娘艰难拉扯至八九岁,刚懂些人事,父亲便撒手人寰,留下母亲孤苦守寡。家中再无其他兄弟姊妹,只我一个独子。为人子者,侍奉高堂,养老送终,乃是天经地义。如今老母年迈体衰,我更是一刻不敢远离。家中那几亩薄田早已荒芜,生计艰难,全赖我每日砍些柴薪,挑到集市换几文铜钱,买些粗米糙面,回家自己生火煮饭,勉强供养母亲度日。这修仙问道……实在是镜花水月,有心无力啊!”

石猴听罢,心中肃然起敬,郑重拱手:

“老丈至孝,感天动地!他日必有福报!只求老丈指点迷津,告知那位仙长洞府所在,弟子感激不尽!”

樵夫见石猴态度诚恳,便抬手向南一指:“不远,沿着这条小径向南,走上七八里地便是。此山名为‘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一洞府,唤作‘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的那位仙长,尊号‘须菩提祖师’。他老人家道法高深,门下弟子众多,如今仍有数十人在洞中随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