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风沙比想象中更烈,十月的阳光把鸣沙山的沙丘晒得发烫,我站在莫高窟九层楼前,手里攥着那条陌生短信,指尖被风沙吹得发涩。陈九爷跟在我身后,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他看着眼前连绵的洞窟群,眉头皱成了川字:“莫高窟藏着的秘密多了去了,壁画、经卷、彩塑,哪一个都能牵出一堆故事,可这短信里只说‘下一个秘密’,连个具体方向都没有,咱们跟瞎猫抓老鼠似的。”
我掏出手机,把短信翻出来又看了一遍——“下一个秘密,在敦煌莫高窟”,没有发件人,没有时间,只有这短短十个字。之前保护文明火种时,那位神秘的守墓人老人说过“华夏大地还有很多秘密等着你们去发现”,这条短信会不会和他有关?或者,是还有其他像我们一样守护文明的人在传递线索?
“先找熟人问问吧。”我收起手机,朝着莫高窟研究院的方向走去。之前研究西夏文物时,我认识了研究院的李教授,他毕生都在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和经卷,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研究院在莫高窟景区的东侧,是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门口种着几棵耐旱的沙枣树。我们走进院子时,李教授正蹲在地上整理一堆刚修复好的经卷,看到我们,他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许砚?陈九爷?你们怎么来了?快进屋坐!”
进了屋,李教授给我们倒了两杯热茶,又拿出一碟敦煌特产的杏干:“你们这次来,是为了莫高窟的文物?还是有其他事?”
我把那条短信递给李教授,又简单说了我们之前保护文明火种的经历,最后问道:“李教授,您在莫高窟研究这么多年,有没有听说过什么‘秘密’?比如没对外开放的洞窟,或者壁画里藏着的线索?”
李教授接过手机,反复看了几遍短信,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下一个秘密’……莫高窟确实有几个没对外开放的洞窟,其中最神秘的是‘第168窟’。那个洞窟在崖壁的最深处,据说里面藏着一幅‘飞天授宝图’,壁画上画着一位飞天仙女,手里托着一个发光的宝盒,旁边还有一行古藏文,没人能破解。而且,那个洞窟的入口被一道石墙封死了,我们尝试过几次打开,都没成功。”
“飞天授宝图?”我心里一动,“会不会和文明火种有关?或者,那个宝盒里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李教授摇了摇头:“不好说。第168窟是唐代开凿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关于它的记载很少,只在一些残存的经卷里提到过‘飞天携宝,藏于漠北’,具体是什么宝,没人知道。而且,那个洞窟的位置很隐蔽,一般人根本找不到,你们的短信提到‘秘密’,说不定就是指它。”
陈九爷放下茶杯,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不管是不是,咱们都得去看看。李教授,您能带我去第168窟的位置吗?”
李教授犹豫了一下:“那个洞窟没对外开放,而且很危险,里面可能有塌方的风险……不过,既然你们有线索,我就带你们去看看,但必须小心,不能破坏里面的文物。”
我们跟着李教授,沿着莫高窟崖壁下的小路往前走。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窟,有的洞窟门口挂着门帘,有的则用铁栅栏封着,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指定的路线参观,热闹非凡。而我们则越走越偏,最后来到一处偏僻的崖壁前,这里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道厚厚的石墙,石墙上布满了青苔和风沙留下的痕迹。
“这就是第168窟的入口。”李教授指着石墙,“我们用仪器探测过,石墙后面确实有一个洞窟,而且面积不小,但石墙很坚固,至少有一米厚,用普通的工具根本打不开。”
我走上前,用手摸了摸石墙,指尖能感觉到石墙的冰冷和粗糙。石墙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形状像是一个飞天的轮廓,凹槽里刻着一些细小的